前段时间都忙着冲刺考试,没空更新博客,昨天阶段性考试结束了,翻翻书本学的那么多东西,不是一下子都能用上。鉴于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开会讨论的事,在此挑一些关于团队学习的知识,有助于大家一起共同成长!
所谓深度汇谈,是一种旨在使团体所有成员都摊出心中的假设,真正进入一起思考、探询以及讨论,从而发现远较个人理解更为深入的见解的过程。
一、深度汇谈的基本条件
1.悬挂假设
事实上,悬挂架设不仅是深度汇谈的基本条件,也是深度汇谈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原因在于,我们的知识都是对现实的一种个性化映射,是一种主观的思维假定,往往不能准确反映事物的真实本质。如果一味地为自己的意见辩护而未觉察自己的假设,或未觉察出我们的看法是以假设而非事实为依据的话,我们就无从真实地向事物的本质靠近。悬挂架设的好处是可以让其他成员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假设,甚至提出质询,而自己也可以从中看出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使汇谈能够真正有效和深入地进行。
2.平等交流
深度汇谈要求所有参与者不管身份背景如何,讨论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要视彼此为平等的学习伙伴,既要消除因地位高而可能占优势的情况,也要避免因地位低而害怕陈述的自己看法的情况。所有的参与者必须相互信任,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开放的交流,没有任何压力(比如职位、身份、权威、个人关系等),也不受任何其他人观点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良好的思想交流气氛,消除所谓权威带来的障碍,共同深入思考问题和发生深度汇谈。
3.设置“辅导者”角色
“辅导者”可以说是深度汇谈的主持人,其作用是保持对话顺畅而有效率地进行。在深度汇谈早期阶段,如果缺乏一个熟练的辅导者,团队成员将可能倾向于把思维所代表的假设视为真相本身,相信自己的看法比别人更正确,或者怯于在众人面前将自己的假设悬挂出来。因此,辅导者必须扮演好一个“过程顾问”而不是专家的角色,拿捏好直接启发或直接协助的分寸和时机,循循善诱,以免讨论偏离汇谈的初衷,同时,也要避免有些成员因过分注意辅导者而分散注意力,疏忽了自己的想法。当小组掌握了深度汇谈的经验与技能后,辅导者的角色才慢慢淡化。
二、深度汇谈的步骤
深度汇谈大致可以分为悬挂假设、反思和探询、技巧性讨论三个步骤。
1.悬挂假设
悬挂假设的目的已如上文所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我们主观上开始愿意把自己的假设悬挂起来,但在实施的时候仍会被一种不易察觉到的习惯性防卫心理所阻碍。习惯性防卫心理是用来保护自己免于因为说出真正的想法而受窘或感到威胁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因为人们的思维假设往往是和自己最深的信仰以及价值观紧密相连的,所有对思维假设提出的质疑,都会被视作是对内心深处情感提出的挑战。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维假设往往在不经意中已经被习惯性防卫心理保护起来了。而只有意识到并清除了这种防卫心理后,真正的深度汇谈才能发生。
2.反思与探询
反思与探询是深度汇谈的基础。反思意在放慢思考过程,进而洞见内心的心智模式。事实上,通过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的思维经常是跳跃性的,我们常常是看到一些片段,了解到一些零散的信息,就匆忙地给事物概括性地进行定义,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真正地去检视它们。因此,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避免武断推论的可能途径。而探寻则是关于我们如何跟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特别是处理复杂与冲突的问题时。在这一阶段,大家要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以及想法的产生过程和原始依据等。在互相探询的过程中,掌握好探询的艺术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引起争执而让汇谈提前进入辩护阶段例如,当别人提出观点时,不要一口就否决它,你可以试着问对方:是什么使你产生这个想法?你可以说明你的观点吗?像这样一些简单提问肯定比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缓和得多。
3.技巧性讨论
在团体必须达成协议,或则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技巧性讨论。当然这时候存在争辩是允许的,然而,此时争辩目标不再是“赢得争辩”,而是要找到最佳的论断。其中的技巧在于:①注意你的意图。可以问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是愿意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你不愿意受影响,那么你参与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弄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什么,不要让别人误解。②寻求辩护和探询的平衡。在大多数管理团队中,辩护的比重远远超过了探询的比重。一些团队中的成员以“相互挑战”为荣,但他们之间的挑战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仅仅是面对面地相互挑战,或则是在一些小事情上争个你高我低。这样,大家的假设无法悬挂,更不用说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了。③建立共同的意义。我们在说话用词方面需要仔细斟酌,并把词语的意思表达清楚。避免使用你认为大家都明白,而实际上没有人理解的词汇。例如,当我们用到某个术语的时候,就一定要精确地告诉大家这个术语的准确定义。④注意控制情绪。在你困惑、生气、沮丧或者是心神不定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我在想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现在我想得到什么?通过这种自我提问的方式,可以缓解当时的情绪,让自己从强烈的争辩中走出来。⑤当探讨陷入僵局时,问问自己:我们在哪些方面持有相同意见,而我们又在哪些方面持有不同意见?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探询方式?
三、团队深度汇谈的辅助工具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是根据人脑活动的自然结构,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此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思维导图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因为,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外化知识的抽象程度是不同的,外化知识的情景也不尽相同。有时候人们使用不同的言语描述同样一个事例,有时候又以同样的词语指代不同的事物,也就是说,导致人们交流困难的不仅仅在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更多地在于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表达的思想。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将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这对于加速群体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建构是十分方便的,可以作为团队深度汇谈的一种辅助工具。
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3.智慧墙
“智慧墙”又称“大墙”,是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一种系统思考工具,也是进行信息交流共享的一种新形式。书中提到,在一次由系统动力学家米多斯主持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以白纸贴满一面大墙,然后大家就某项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一起绘出所有的因果回馈关系,从而实现了系统思考的目的,“智慧墙”因此而得名。现在,我们把“智慧墙”作为开展团队学习的工具,它要求针对一定的议题,首先与会者分别匿名地、独立地写下个人的意见,然后由主持人收集、整理并粘贴到墙上,最后大家交流讨论并由主持人进行点评。
4.左右手栏
左右手栏也称为左手栏,在《第五项修炼》中曾有论述,它是一项效果强大的反思技巧。其做法是:针对一次不满意的沟通,我们可以将现实中所说的话写在纸的右边,而将我们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写在左边,通过左右对比,可以洞察我们的内心假设,发现交流失败的真正原因。这种工具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共享左手栏的信息过程,能够了解彼此的推论假设,洞见我们心智模式的实际运作过程,从而促进有意义对话与探询。
5.六顶思考帽
由著名思维专家德·波诺发明的以角色扮演为核心的“六顶思考帽”,也是促进团队深度汇谈的有效工具。六顶思考帽是平行思考的一种工具,平行思考的全部主旨就在于,使每个人的经验和智慧都运用到每个方向的思考之中。分别用六顶不同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方向。在同一时间,大家都应戴上同一种思考帽思考,在另一时间大家再都戴上另一种颜色的思考帽,通过不同思维视角的转换,全面地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