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管理工具的思考

知识大爆炸是个老掉牙的概念,早在两千年初,国内互联网刚兴起时就有人看出了这个趋势,近些年强调终身学习,古老的笔记终于要在新时代脱胎换骨了。

说笔记古老,它使命服务于知识管理,以前信息不多,但凡记录下来都不存在管理问题。正如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知识信息几何级增加,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开始变着花样写笔记。
最简单的关键字法,简单记录几个关键字,关键句,要点,形成知识流水账。
到康奈尔笔记法,笔记分三部分:1-线索;2-记录;3-总结
再到麦肯锡的“云雨伞”框架法,抬头看天,发现天空中的云朵有些异样,解释为“好像要下雨了”。根据这一解释,判断应该采取“带伞出门”的行动。这个框架下的笔记也是分三部分:“云=事实,现在的情况”;“雨=分析,对此情况的解释”;“伞=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
先进一点的,就是思维导图法,既有全文脉络,又有细枝末节。能够以最简约的方式,将重点逻辑快速梳理出来。

但方法归方法,很长一段时间笔记的形态都是笔跟纸。智能设备普及后笔记才以数字化方式大量存在。论结构,即便在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的前几年,笔记结构也依旧是标题+正文,然后简单按照时间排序罗列出来,多年未变。

电脑的普及让很多人理解了所谓“文件夹”这种不断嵌套的概念,我们查找一个东西可以通过:1级-2级-3级-4级……这种层层目录树来定位它的位置,另外一个与之匹敌的概念就是“标签”,即描述一个东西可以是什么,同时还可以是什么这种多重属性。方便我们把知识归类为这个,同时也能当作是另一个。

回顾人们,依旧倾向于用熟悉的工具做知识管理,如一些比较老的网络记事本、博客平台、电子邮箱。当时这些工具(平台)只要提供搜索,加上文件夹,就能极大缓解管理问题。尤其是Gmail诞生,如果Gmail最初只单纯的邮箱,还不足以赢得当时人们的热情,是它配上强大的搜索以及标签、过滤功能,让人们可以把Gmail当作邮箱+知识管理应用看待。

可终究,随着个人知识量(数据量)的不断积累,现成的工具再怎么修补改进,也没办法很好满足人们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了,正如我之前提过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如果我们记得那个东西,也记得它位置,我们直接点开文件夹找就好
如果我们记得那个东西,但不记得具体位置,我们可以用搜索
如果我们忘了那个东西叫啥,但大概记得位置,我们可以走过去看看周围
如果我们忘了那个东西,甚至也忘了它位置,那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终究还需要从根本上创造、发明一个全新工具,应对海量的信息知识,可这个工具形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之前没有人做过,大家也并不知道。好在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大脑微观结构,一窥知识管理工具的最佳形态。

大脑神经元细胞结构,包括胞体、远距离的轴突、以及高度分叉的树突,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关联在一起。如果把每篇知识比喻成一个神经元,那我们就应该能想到知识管理工具的最佳形态,知识应该是有层次,有主次、多层次、多维度关联的。

“文件夹”概念与“标签”两个概念,很长时间满足了我们对知识管理的需求,面对更多更海量信息知识的事后,无论是“文件夹”+“标签”都不足以应付,于是新的概念“关系”诞生。关系视同关联,它可以把许多信息串成一张网,这才是最接近人脑神经元的结构。

有“文件夹”,有“标签”,再通过“关系”串联,这就是现代知识管理工具应具备的结构。这意味着这工具不能简单排列展示知识,而是需要具备层层嵌套这种结构,也能给每个知识文章打多个标签,再通过另外一层“关联”结构,把不同“文件夹”位置的知识“串”在一起。

正所谓,只要有一根“丝”在,我们就能通过它,从背后抽出一整串“葡萄”,进而拉到更多的“丝”发现更多新天地……

但,“丝”的存在有门槛,关联并非自动生成,而应该事在人为,这也就是现代“笔记”应用的门槛。 追溯根本,我们最熟悉的概念就是我们自己曾经联想过的东西,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部分,但没有办法完全代替我们自己,关联这跟“丝”,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做。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1个赞)
Loading...

拔牙的故事

前阵子去洗牙拍片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颗智齿长横了,想着是个隐患,萌生了拔智齿的想法。

从想法到实践并没有隔太久,拔了之后疼的十来天过程,让我忽然想起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牙疼牙周炎,第一次洗牙的感受,印象之深,时隔多年依旧清晰!

那是我刚出社会没多久,实习期就任性,从好好的门店辞职跑去了东莞一个叫大岭山镇的地方,从事所谓的频谱保健仪器销售。

当时东莞城镇化已经很不错,即便是偏僻的乡镇,交通也不查。可惜我在一个单间租房里苦熬着日子。某天遇到了所谓的上火,发现自己的一颗恒牙开始疼了。

按照经验用了点西瓜霜喷剂,或者含片针对患处施药,冰凉镇痛,似有缓解,就这样熬着。

当时收入确实不高,人也年轻,没想过为这点疼就专门跑医院,这样过了几天,发现牙越来越疼,后期疼到不能吃东西了,照镜子发现疼那颗牙的牙龈好似渗出脓了,我意识到不能硬撑,得去门诊看看。

我记得主治医师是一个年轻的姐姐,虽然带着口罩看不清样子,但眼神还是很温柔可亲的,面对我这穷酸小子紧张的问到这需要花多少钱,姐姐温柔的说这是牙周炎,单开消炎药难根治,需要做一遍牙周洁治,就是俗称洗牙,花不了多少钱。

在那之前我从未洗过牙,不知道洗牙啥感觉,整个人躺在牙科治疗椅上,忍着牙疼,张着嘴,对着射灯,眼见姐姐拿着根又长又粗的钢针在我牙齿上滋滋,如同电锯牙齿一般,极为酸爽!

由于是第一次,成年累月积累的牙石特多,中间起来吐了一次震落牙石,就跟嘴里吐出石籽一样,我自己还能闻到一股恶臭,真不敢相信这些臭臭的石籽竟是在我口腔里的。

也就那时我记得姐姐告诉我,牙齿是要定期洗的,因为我多年未洗,长的牙石太多,牙龈被压迫有点萎缩了,有些地方发炎,牙龈一碰就出血,洗牙过程中颇有洗得满口鲜血的样子。

疼也是第一次,我满嘴的牙齿都有一种松动漏风的感觉,姐姐说那是牙龈萎缩,又失去牙石支撑的结果,过阵子牙龈恢复了会好起来。以后只要定期洗牙。今天这种满口血,满嘴松的事将不再有。

我信了那姐姐说的话,往后几天牙齿果真好起来,牙不疼了,满口松动的感觉也不再有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后边几年我就把洗牙这个是给忘了,来到广州之后有一次又遇到牙周炎,这次病不轻,还损坏了一个牙根,去门诊洗牙治疗后,我就定下一年最多两年必须洗一次牙齿这决心。

从那之后我牙齿问题就少了许多,牙疼问题也没了,直至最近顺带拍片看到了那颗桀骜不驯的智齿。

当时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医生告诉我这横着长的智齿需要警惕,等它发作的时候,估计前面那颗恒牙估计已经被它顶坏了。随着它生长,前面牙齿会被顶得七扭八歪,建议我趁早拔掉。

想这无非就是长痛跟短痛的区别,对我来说肯定就早拔早安心,没拔过牙,那就再来个第一次吧。于是就有了这次拔牙!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2个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