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往事之学前班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上学之前的事,能记得的就之前的两三则,时光悠悠,终于要上学了。

当年的农村乡下还没有托儿所,小孩子读书之前统一上的都是学前班,母亲曾说过,当年我开始读书的时候并不足龄,只是见到了邻居伙伴们都背着书包上学,才跟她吵着闹着也想去,父母拗不过,又庆喜孩子居然主动要学,自然答应了。

好在当年没有这么多监管,班主任即便知道我岁数未够,交了钱也让了。所以当时我在班上的年纪都比同学们小1-2岁。学前班能学的东西并不多,隐约只记得几件课堂之外的事。

上课铃声

当年的学校条件落后,课桌都是不齐的,没有所谓的上课铃,只有一个破油漆桶挂在屋檐上,上课时间到了,老师就走到油漆桶下,拿个什么东西来敲,油漆桶发出“当、当、当”声,算作上课铃了。印象中那个铃铛油漆桶是挂在校门口旁边的,如今回想,惊讶于它的声音之大,亦或是当年的所谓的校园,并不如现在的大,一个油漆桶足矣!

卡通书

卡通书应该是父亲从外地带回来给我的,当我将它带到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围观了过来,眼光新奇亦或羡慕。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只想着自己也能画出上边如此漂亮的卡通画,当我用一张白纸铺在卡通书上方,透过隐约可见的图案逐笔描的时候,不记得是哪位小同学给了我更好的主意,说是可以用“火水”沾一下纸,白纸可以变得更透明。在那个动不动就会停电年代,火水灯是很常见的,跑到了老师办公室,弄了一点,涂在了白纸上,果然透明了不少……

冷饭团

冷饭团是当年我们读书的最常见的早餐,虽然印象中大人们也起得很早,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上学的时候,都是从饭锅里挖一块冷饭,跟小伙伴们一块走去上学,手里都是一块冷饭团,边走边吃边聊。冷饭团是肯定没什么味道的,但我们那时候都吃得津津有味,也绝不会说半路丢掉剩饭,这是爷爷打小教出来的习惯。种田不易,剩饭尚且喂鸡喂鸭,哪能如此丢弃。小孩的手也不干净,只是好奇为啥我们吃了都不拉肚子!

两截铅笔

当年物质匮乏,小孩子读书写字用的铅笔也不见得是想用就能有,印象中跟爷爷要了点买笔的钱之后,买回来的铅笔都还得跟伙伴们分着用,记得有一次就是跟堂哥分的,爷爷拿着一把菜刀,然后将一支铅笔砍成两节。那时候削笔用的都是简易的小刀,把笔芯削断是常有的事,但凡所能,都是将铅笔用到不能再用的程度才会丢弃。

临别之前

我的学前班并没有读完,当时父亲带着我一块到了学校,跟班主任解释,要将我带去南宁读书了,只记得班主任跟父亲还站在那聊了一会,具体聊了什么,大人的话小孩子听不懂的!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

儿时往事之工地

本文隶属于《青春回忆集》

因为父亲是在建筑行业的,所以小时候的记忆中,工地是一道难以忘记的风景

工地的菜

那时候工地管理并不严,作为工人的家属,小孩子也可以在工地上到处乱窜,印象中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的事,只是辗转的工地太多,待过的地方也很多,见过的叔叔阿姨也很多,反倒没有哪个印象特别深的。只记得工地的饭菜有股特别的味道,柴火味?抑或是铁锅味?总之说不出的好吃,用的都是凝固的猪油,一大盆的那种,大勺子舀一勺下去,炒出的大锅菜有股浓郁的香。那时候应该还没那么多添加剂,猪肉、鸡肉鱼类跟果蔬都比现在天然的多,好吃也是自然的。

学写字

我还没读书的时候,跟着父母在工地里已经开始学写字了,父亲很忙,按照母亲说的,当年高考好像是考上了,但爷爷没钱供读,所以父亲就只能出来建筑打工,赚了钱就报读中专建筑技校,边工边读的那种,有个什么空,也都是母亲盯着我练字,母亲没文化,大字不识几个,印象中写的第一个字就是“我”,一笔一划写了好几页……

受罚

父亲在我印象中一贯严厉,严厉到对我体罚,有一次在某个工地上,忘了是犯什么错,好像是接连着捣乱,惹出事了,父亲很恼火,临近天黑收了工后,让我到外边自己找根棍子回去,我当时被吓坏了,一直在工地外边转悠,也不知道想了些什么,记得当时大堂姐也在,看到我这样就笑着说,让我挑根小一点的,打起来或许没那么痛……当然我后边的确是挨打了,打成什么样我也不记得了。

逛动物园

这段记忆特别模糊,不记得是读书前还是读书后的事,因为诸多原因,跟着父母一同玩乐的机会屈指可数,印象中不知道有没有三次,这次能记得,是因为有照相,我那时并不懂摆pose,一只手扯着一朵花的那张还是父亲教我摆的,另一张是立得特别正,(堪比军姿),背后是一个假的长颈鹿(那时候南宁动物园不知道为啥没有活的长颈鹿)。那次是我有印象的以来,亲身经历最早的拍照。那个年代胶卷照相都不便宜,去逛公园都是摄影师帮忙拍,还不是拍立得那种,拍了之后都还得事后去指定照相馆领。那两张照片是很珍贵,可惜年代久远,都不知道藏哪里,很可能褪色老化发霉被丢掉了吧。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暂无人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