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归乡前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春节了,虽然过年在整个中国都是一件大事,而我这边归乡的意愿倒不是特别急,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最近的两个新年我都没有正常过,2016那个年,大年初二我跟家里闹了些不愉快,就跑去了柳州散了几天心才回家,为此还差点闹了个大意外。2017年,我则干脆跑去了四川海螺沟玩了一个春节,家都没回!(细节啥的各位看官自行翻阅我以前的博文就好。)

因为这些梗,所以2017年的清明、中元节、国庆之类大小假我都乖乖回家了。也没算跟家人多么隔离,只是感觉还缺个什么,应该是缺个年吧!

是该回去好好再过个老家的新年了。

小时候回家过年,怎么说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倒不是因为寒假,而是借着过年可以体验到一些平常很少感受的气氛,炮竹声、硝烟味、以及各类酒肉菜香,新年的礼物无非就是好吃的,新衣裳,还有就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能跟村里其他伙伴玩一起。小孩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至于过年很多繁杂的仪式,小时候是不太懂的,大约就是各种拜祭,听话的就会照着做,不听话的大约就不见踪影,因为过年不能说脏话、不能打人骂人,小孩不参加祭拜,大人也无可奈何,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拜社公社婆

如今长大了,很多东西就变得不是那么纯粹了,大人们新年的礼物,就不是什么糖果、新衣服之类这么简单,能得到村民关注的,不是新房子、新车子、那至少也得是个新人(女友、新媳妇、刚出世的孩子等)。小孩总是不明白大人们的快乐,而大人们也不在乎小孩那点心思。逐渐长大的我,有时候会感慨世道变了,其实变的不过是人心。曾经那些难以理解的繁杂仪式,我居然也慢慢懂了。

拜社公社婆

新年一日六拜,第一拜祖宗早茶、而后拜社公社婆、拜天地、拜鸡笼、猪笼、拜祖宗晚饭、还有大年初一必须吃斋!种种繁多仪式还有特殊习俗,连隔壁村的都说没有,很多地方早已简化,只有咱家这片区域还“顽固”保留了传统。老妹之前也嫌咱这片区域的男人太过古板、外加大男人主义等等,后边真的就远嫁长沙,今年在那买了房,安心做城里人了,她今后或许不必再经历这些,那都是过往老一辈们的记忆。传到如今,别的地方都绝了,我们也该差不多了。

家里的族谱

但这东西没完,因为父母都尚健在,我们还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追溯着不知多久以前的故事……村里的社公社婆石雕,在大老板捐舍下,一扫小时候那般残破印象,变得更为光鲜华丽了,可预计,节日的香火会更加旺盛……

族谱书写的历史

春节的所谓的新与旧的思想,就是这样交织缠绵,不断延续在子子孙孙的记忆中,省略了很多细节,我们也只有印象大概是如此罢了。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
(3个赞)
Loading...

《写在归乡前》有15个想法

    1. 回去问问爸妈或则爷爷那一辈,或许你们也有的!人不能忘记历史,否则要博客作何?

  1. 长大太慢,老得太快。突然一夜长大,变得特别想念家乡,以至于想追溯自己的祖祖辈辈,直到原始人。可惜在现有的信息下,很难做到。

    1. 应该感谢我们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可以轻松记录各种过去的美好!不像以往,流年战乱之中还得想方设法保留族群的文化记忆!

    1. 怎么说呢?念旧的宗族总会有各种繁杂的仪式与族谱。广州这边也有很多祠堂,里边都是某个宗族各种辈分的记忆……

    1. 这种事不应该轻易批判……因为,人与人似乎相同,人与人也确实不同!你认为没啥大不了的事,放在特定情形背景下,就是天要塌了!我懒得说,你也不必知……

    1. 这是一种文化吧,从前的大家,到如今年轻人喜欢过的小家,希望我们不要像西方那般人与人隔太远,有些快乐本该一起体验的。

  2. 总归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还是希望能够陪伴在家人身边。
    我去年经历了一场风波,差那么一点点滞留境外,几经周折终于在除夕夜11点15分降落祖国大地,那种释怀,真心是一种满足。

    哈哈,关于族谱及家族轶闻,我很感兴趣,我清楚了解家族分支派系及历史上的出名人物,包括土匪头子的故事,很是惊奇。
    还顺便把家训给背下来了,可惜,时至今日,步步没有履行,祖上该生气了。

  3. 原来是有族谱的大家族,怪不得敢于“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随着城市化,这样的家族保持下去应该很难吧。

    1. 你还记得那放火烧山的事,哈哈。广西这个区很多时候执法并不严,南方干燥的天气很少,清明节那阵经常阴雨绵绵的,所以不是什么大事。至于城市化进程,家族族谱保持是很难了,也就清明拜山,尤其拜大宗族山,能让人惦记着咱跟谁谁谁是一个家族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