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的时候专门聊到了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的问题,作为对比,美国那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很自然的被摆了出来。那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自然完善的很。书本特别提到了那独立于联邦政府的机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它像个保姆似的为美国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法律咨询、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对比起来,我国这样的服务不是没有,只是执行起来效果差得多,就说广州这边,听说区政府有为电商类的小企业提供一笔创业扶持金,可这需要有关系才能搞到,并且提供资料之后拿到的资金,通常都是再操作一下,钱就回流了相应官员的口袋。根本起不到任何扶持的效果。
作为战略管理的一门课,很多东西讨论得太肤浅显然体现不出老师的水平。我就尝试思考一个问题,咱们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是不是的确上心了,如不是,那又为何会如此?我想到有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占大头挑大梁的都是国企,政策往国企倾斜就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好的扶持,我国中小企业就不如美国那般有活力吗?
我国中小企业是不是真的无活力这点不好判断(我想不是,因为我见开餐馆搞电商的遍地都是),就算退一步讲,咱们中小企业没活力也不要紧。只要国家经济有活力即可。论说国企身量大,体积臃肿,不灵活、无创新之类,那都是过去的印象,咱们有很多国企在海外的竞争力不算弱(来源参考《国企的真相》这本书)。这不是说企业大了就一定步伐缓慢的,没见人家韩国三星也很牛逼轰轰嘛,韩国政府跟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是韩国的国企,虽然表面上它只是一个家族企业。可如果抽掉三星,韩国的竞争力恐怕就所剩不多了。
咱们命中注定不会有好政策扶持,那中小企业怎么办,第一第二产业我看就算了,服务业跟未来的信息产业才是中小企业的机会所在。特别是信息产业低投入高产出这点,不用扶持,开发几个游戏赚千万身家的也不少。若说有什么遗憾,就是类似脸谱、推特这样的由年轻人创造的传奇,曾经的中国有网易、腾讯作为学习榜样,但现在跟将来都很难再现了。政府若给中小企业扶持太好,让那民间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那咱们50%以上国营、集体经济成分这条底线恐怕就不好守了。虽然实际上很多领域还有政策上的限制,个人小集体等是无法冲击到国家经济的,这只是我设想的一个极端的比喻。
到最后,老师对当今的高端人才不是往公务员上走就是往大企业里边挤,都没有动力去搞个人创业这点深感遗憾。我个人认为那些高端人才可能也是看透了国家经济体制这点才选择进入体制内。即便当今国企纷纷改为股份制,但上面终究有点放不开手,比如对微软明摆着的垄断,联邦政府也酌情给予特赦,不予拆分一样的道理。扶持中小企业,本身也是为了营造一种百花争艳的经济效果,如果优秀人才都进入国企,在体制内竞争,也能多造出几家类似三星那样的国企,这都未尝不可。
总的来说,美国式的个人成功,跟亚洲式的集体成功,很显然我们合适用后者。
扶持很好,但尽管要到位
政策背后总有意识形态的东西干扰着!所以就存在这表面扶持,实际上可能不会到位的现象